沙家浜风景区(沙家浜) - 廖盛坪财富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点 > 正文

沙家浜风景区(沙家浜)

  • 视点
  • 2022-11-01
  • 79
  • 更新:2022-11-01 18:25:07

今天给各位分享沙家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沙家浜风景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沙家浜旅游景点介绍

沙家浜旅游景点介绍

沙家浜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唐市、横泾两座古镇,复社先驱杨彝、藏书家毛晋定居于此,明清时期产生进士举人40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沙家浜旅游景点介绍,欢迎阅读。

景点介绍:

沙家浜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境内河港纵横,芦苇葱郁,绿野遍布,岸柳成行,尽现江南水乡田园风光。沙家浜,芦苇火种,名闻全国。抗日战争时期,在芦苇荡的绿色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以此为素材创作的沪剧《芦荡火种》、京剧《沙家浜》,家喻户晓,盛极中华,使沙家浜名闻名遐迩。

景区级别: 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地址: 江苏常熟沙家浜镇阳澄湖畔

门票:

旺季(6月-11月):90元;淡季(12月-5月):60元

备注: 1.身高不足1.4米的儿童可以享受半票优惠。2.怀抱婴儿;现役军人持本人有效证件(军官证);残疾人持本人有效残疾证;离休干部持国务院颁发的.离休证可以免票。

开放时间: 8:00-18:00,

交通: 沙家浜风景区位于阳澄湖畔,交通便捷,北离常熟市区10余公里,南达沪宁高速苏州、无锡互通40和50公里,东接常昆线至上海85公里,2003年建成的苏嘉杭高速公路在境内互通,205省道复线和锡太路与之相接,成为长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

沙家浜讲的是什么故事

沙家浜讲的是什么故事

问题一:沙家浜讲的是什么?《沙家浜》的主要内容:

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胡传魁、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日寇,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了新四军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敌顽武装,解放了江南大好河山。

《沙家浜》简介:

《沙家浜》是八大样板戏之一。京剧《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1963年,北京京剧团接受了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的任务,创作组由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组成,汪曾祺作为主要执笔者,在改编过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剧本的文学性上。改编后的《芦荡火种》的京剧最初取名为《地下联络员》,由赵燕侠饰阿庆嫂,谭元寿饰郭建光。后经国家领导人审看,剧名由毛泽东主席定为《沙家浜》。

问题二:沙家浜的故事是个什么故事?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胡传魁、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日寇,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了新四军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敌顽定装,解放了江南大好河山。

问题三:沙家浜讲述的是什么京剧《沙家浜》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南方的一个根据地――沙家浜。阿庆嫂以开茶馆为掩护,在党的领导下,在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帮助下,冲破险阻,成功地转移了以郭建光为首的十八个伤病员,而后我军大部队回兵东进,直插沙家浜,盯捉了日寇黑田,汉奸胡传魁和刁德一。这出戏不仅故事情节起伏跌宕,而且还有“朝霞映在阳澄湖上”等多段脍炙人口的经典唱腔,以及阿庆嫂、刁德一、胡传魁《智斗》那样扣人心弦的戏剧场面,在广大听众中广为传唱。该剧以其精湛的艺术性成为红色经典中的经典之作。

参考资料:sjbtour/

问题四:沙家浜智斗故事情节是什么?谢谢阿庆嫂为掩护八路军伤员撤离,拖住国民党的追击。期间,又和国民党匪进行了机智的思想和语言斗争,使敌人没有任何海阴谋得逞!!!

问题五:沙家浜的内容简介沙家浜镇位于常熟、吴县、昆山三市交界处。这里民风淳厚,鱼跃蟹肥,水网如织,风光旖旎,更加上万顷阳澄湖,千顷芦苇荡,从而成为新四军歼击日伪匪顽的游击战场,成为新四军伤病员治伤养病的后方医院,成为抗日军民结下鱼水深情的革命热土。为更好地宣传沙家浜,使更多的人来关心沙家浜,建设沙家浜,编者组织专门力量,编印了这本小书,将沙家浜的历史渊源、名人踪影、风物特产、名胜古迹,掌故趣闻融于其中。编者希望您读过后不仅有令人神往的追求,更有畅游沙家浜、钟情沙家浜的愿望和行动。

问题六:戏曲《沙家浜》内容介绍这是一个茶馆老板娘帮助抗日军队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在与敌人迂回作战中,在常熟一带留下了十八个伤病员,由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在阳澄湖畔的沙家浜镇养伤。他们在与当地群众共同生活、战斗中结下了鱼水之情。

日寇对沙家浜地区扫荡后,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德一秉承日寇旨意,千方百计搜捕新四军的伤病员。郭建光率伤病员暂时隐蔽在芦苇荡里。在消息隔绝、粮缺药尽的艰苦环境中,他们坚持待命,像暴风雨中的青松那样屹然挺立。

沙家浜镇的党支部书记阿庆嫂以开茶馆为名,实际上是党的地下联络员,当初胡传魁刚刚拉起队伍时,遇日军追杀,幸得阿庆嫂救他一命。如今,阿庆嫂利用胡传魁、刁德一之间的矛盾,机智的与他们进行了斗争,并在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帮助下冲破险阻,终于使十八个伤病员安全转移。

新四军伤病员安全脱险后,气急败坏的胡、刁当着阿庆嫂的面拷问沙奶奶和革命群众,企图破坏沙家浜的党组织。阿庆嫂和沙奶奶相互掩护,沙奶奶痛斥敌人,阿庆嫂趁机了解敌司令部虚实。

新四军某部主力回兵东进,郭建光率领伤愈归队的战士们,配合大部队行动,组成突击排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日寇头子黑田和汉奸胡传魁、刁德一。沙家浜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问题七:沙家浜的故事简介600字京剧《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芦荡火种》是由上海市人民沪剧团于1958年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讲的是1939年秋,由叶飞率领的新四军第六军团为主的抗日义勇军离开苏常地区后,留下数十名伤病员面对日伪顽匪相互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不畏艰险,重建武装、坚持抗日的斗争事迹。沪剧《芦荡火种》上演后,在戏剧界和观众中引起了广泛兴趣和强烈反响,仅上海一地,就有不同剧种的9个剧团对《芦荡火种》进行移植,而在全国演出《芦》剧的竟有31个剧团之多。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胡传魁、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日寇,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了新四军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敌顽武装,解供了江南大好河山。

沙家浜风景区(沙家浜)  第1张

沙家浜京剧选段,沙家浜在什么地方

沙家浜是位于江西省常熟市的一个湖畔景区,而在京剧中的沙家浜是现代八大样板戏之一。关于沙家浜,我自己也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找了京剧中沙家浜的选段,想跟你一起来了解我国多样化的 京剧文化 ,快来看看吧!

胡传魁: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

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

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

多亏了阿庆嫂,

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

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大难一场。

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

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庆嫂:(白)胡司令,

这么点儿小事儿,您别净挂在嘴边儿上,

那,我也是急中生智,

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

我还是真有点儿后怕呀。

参谋长,您喝茶,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

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

胡司令,抽一支!

刁德一:这个女人那,不寻常。

阿庆嫂: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刁德一,搞得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刁德一:阿庆嫂,

适才听得司令讲,

阿庆嫂真是不寻常。

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

竟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抢。

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

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参谋长休要谬夸奖,

舍己救人不敢当。

开茶馆,盼兴旺,

江湖义气第一桩。

司令常来又常往,

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

也是司令洪福广,

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新四军久在沙家浜,

这棵大树有荫凉。

你与他们常来往,

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祥。

阿庆嫂:垒起七星灶,

铜壶煮三江。

摆开八仙桌,

招待十六方。

来的都是客,

全凭嘴一张。

相逢开口笑,

过后不思量。

人一走,茶就凉。

有什么周祥不周祥。

胡传魁:哈哈哈……

刁德一:嘿嘿嘿……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阿庆嫂:胡司令,这是什么意思啊

胡传魁:他这个人就是阴阳怪气的,别多心啊!

沙家浜:

常熟沙家浜地处江苏省常熟市南部,近年来景区日趋完善,水面芦苇荡从最初的150亩增加到现在的2200亩,湖荡中菱荷相间,芦苇密布,古色古香的画舫载着游客穿行在芦苇迷宫中,寻觅抗战时期发生在芦苇荡的故事;岸上有按抗战时期建造的江南小村庄、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新四军活动旧址等,依稀让游人瞥见阿庆嫂、郭建光的身影。

沙家浜风景区位于明媚秀丽的阳澄湖畔景区,占地面积6000多亩,交通便捷。景区利用革命历史、绿色生态、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建成了革命传统教育区、水生植物观赏区、红石民俗文化村、芦苇水陆迷宫、横泾老街影视基地、沙家浜湿地公园、美食购物区等功能区域。

先后形成了红色教育游、绿色生态游、金色美食游、演艺文化游、休闲养生游等旅游产品,是长三角地区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景区全力打造的大型实景剧《让子弹飞》、《芦荡烽火》已相继上演,该剧运用现代高科技特效手段,演绎沙家浜的传奇故事,运用诙谐、幽默的表演手法,讲述军民紧密配合,共同抗击日顽的英勇斗争故事。实景剧、京剧表演、石湾山歌等众多演艺节目现已成为沙家浜又一大特色品牌。

沙家浜是一出唱不断的京剧,是一处游不尽的湿地,是一壶饮不完的茗茶,等候着您,细细品味!

【结束语】古时候的人总是太机智,就连一个女人都能够如此勇敢,真是不得不佩服。

沙家浜是哪个城市的

沙家浜镇是江苏省常熟市的市辖镇。

沙家浜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唐市、横泾两座古镇,明清时期产生进士举人40人。抗战时期沙家浜成为苏常太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心,新四军在此留下了战斗足迹。

沙家浜镇经济自古以农业为本。新中国成立后,集体工业、乡镇工业逐步建立。改革开放后,工业企业向高质量、多层次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私营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迅猛发展,乡镇企业转制;前来沙家浜观光的游客数量连年增长,旅游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

沙家浜的景点介绍

沙家浜的景点介绍

沙家浜的景点介绍分享给大家,以下就是我整理的沙家浜的景点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沙家浜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的名镇,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东接沪宁高速,苏嘉杭高速在沙家浜设有互通,风景区正门紧靠锡太一级公路,交通十分便捷。沙家浜景区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湿地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公园.

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唱遍全国的样板戏《沙家浜》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带。抗日传奇故事与当地的阳澄湖、芦苇荡、大闸蟹等地方特色,丰富了这个景区的文化内涵。

因京剧《沙家浜》[1]而家喻户晓。抗日战争时期,在芦苇荡的绿色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现辟有芦苇荡、教育馆、春来茶馆等景点。

附:沙家浜作文

10月26日那天,我们来到了常熟沙家浜。由于那天细雨绵绵,所以每到一个地方,我们只是大略地参观了一下,而并没有细看。

我们来到了隐湖桥,这座桥是用木板拼出来的,由两条又长又粗的绿绳驾着它,以至于在上面走时,稍有点大幅度的动作,桥就会摇晃起来。当我们女生刚一走上桥去,男生就在桥中间拼命的摇起来,并且还有些男生一直在跳。女生被他们弄得个措手不及,拼命的抓住桥两侧的绿绳。可是,由于男生的力量实在是太强,我们被他们摇的已经有些恐惧了,一个都不敢往前走。可是,如果不往前走,他们摇的会更厉害,现在只有一条路,就是趁现在还有体力,跑过隐湖桥。我们三两一群,朝前方冲去。这下子,男生好像被我们激怒了,用了更大的力,使劲的`在那里摇,我们被“打”得落花流水,一个撞一个,摇摇晃晃地。我好不容易,才拉住那条绿绳。我望着那几个还在剧烈摇晃中前进的女生,不由的在心底产生了敬佩之情。她们是那么得勇敢。于是,我产生了一个果断的念头,跑过隐湖桥。我闭上了眼睛,然后在心中默数了几秒钟后,一咬牙,向桥头那方冲了过去,虽然跑的过程中是那么狼狈,摇摇晃晃的,活像只大螃蟹,但是我还是过去了。因为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是的,信心可以使人改变,信心可以使人大胆,做以前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沙家浜一行,不仅让我领略与欣赏了沙家浜的美丽,历史的古老,还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与勇气。

;

沙家浜镇的历史文化遗存

    . 文/余光

      沙家浜镇位于阳澄湖与昆承湖之间,钟灵毓秀,文脉绵绵。据旧志记载,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12人,举人28人,有著作的文人138人,著作不下数百种,而书、画、琴、弈之能者也代有其人。在这片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上,可谓名人辈出,史迹众多。经过上下求索,广征博采,或考旧闻,或访高明,收获颇丰,然而,真正留存下来的文化遗迹不多,现分述如下。

      一、一条老街——唐市石板街。

      位于沙家浜镇东片唐市集镇,又名河东街,建于明代,是常熟四大古镇之一,有“金唐市”美誉。明清时期,商贸发达,两侧店铺林立,街道全长460米,全部由石板构成,石板每块长130厘米,宽50厘米,总计597块,设下水道,街巷十分完整。镇上保留着400多处清代、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控制保护建筑10个,是江南水乡地区保存较为完整并具有传统特色风貌的沿河民居群。

      二、一座名园——飘香园。

    位于沙家浜镇东片唐市集镇北新街,建于明代天启年间,里人柏小坡建,又名柏园。园内回廊曲折,夹岸桃李。梅、杏、桂、竹,皆构亭榭为点缀。复筑涌月台、迎雪台,以便远眺,并邃洞以避暑,池中筑八角亭可观游鱼。园中遍植名贵树木、奇花异草,盛极一时。几经战火损毁,至民国初,唐市士绅龚雄才购买后重建。园内叠太湖石和黄石相间的假山一座,建曲廊、亭台、石桥、水池、小径等。小径两侧植丹桂数十株,每逢八月,“丹桂飘香”遂改名“飘香园”至今。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三棵古银杏树——周神庙银杏和朗城庙银杏。 

    1、周神庙银杏,位于沙家浜镇东片唐市集镇中心桥东堍,原周神庙址。树高20米,树龄164年,属雌株。

      2、朗城庙银杏,位于沙家浜镇朗城村原法华寺〔俗称朗城庙〕旧址。有雄株两棵,树高各25米,胸径60厘米,树龄340年。

      四、三座古寺院——崇福寺、福民寺和法华寺。

      1、崇福寺,原名崇福庵,位于沙家浜镇横泾村。建于1201年,明正德八年重建,工部员外郎钱仁夫撰《重修崇福庵记》,吴门著名书法家祝允明书,刻成石碑立于庵中。1999年10月重建,保持清乾隆年间大修时的原貌。

    2、福民寺,全称福民禅寺,位于沙家浜镇东片唐市集镇中心桥东堍。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咸丰七年〔1857年〕毁。2003年重建。

      3、法华寺,位于沙家浜镇朗城村。建于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寺中有水月阁。明清年间,文人学士都有寄居读书,明代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严讷曾留下《朗城秋夜读书》的著名诗篇,流传至今。现仅存一个石龟,一付门簪〔俗称门当〕和两棵银杏树。附近有朗城潭,是唐市十景之一。

    五、三块石刻——重修崇福庵、石氏记略和万安桥铭。

    1、《重修崇福庵殿记》石刻,原物由常熟市文管会收藏。石刻成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邑人工部员外郎钱仁夫撰文,苏州著名书法家祝允明书。石碑高145厘米,宽76厘米,厚17.5厘米,系历史艺术珍品。

      2、《石氏记略》石刻,现保存在沙家浜镇横泾村新泾桥堍。石刻成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由邑人石宏基撰文,平江书法家俞际华书。石碑高133厘米,宽66.6厘米,厚22厘米,内容主要记述石氏家族的兴衰过程。

      3、《万安桥铭》碑,1976年碑移至飘香园保存至今。石刻成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邑人倪赐撰文,邑庠禀生潘镐书并篆额,董事嵇子玉、吕文、朱云章、李山勒石。

        六、四座古桥——北新桥、华阳桥、钓渚渡桥和八字桥。

    1、北新桥,位于唐市集镇北市稍,横跨尤泾河,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初名永安桥;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里人易木为石,至嘉庆五年〔1800年〕竣工,更名万丰桥;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重建,更名北新桥至今;2010年,沙家浜镇人民政府出资17万元大修,至同年年底竣工。1982年11月,被定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

      2、华阳桥,位于唐市集镇东市稍,跨金庄泾河。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初名聚福桥;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里人易石成梁,勒石名华阳桥;2004年沙家浜镇人民政府出资19.4万元大修。1982年11月,被定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          3、钓渚渡桥,原址在张桥卫浜村,2008年移建于沙家浜风景区内。它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清同治十年〔1871年〕重建,是常熟市仅有的几座石拱桥之一。1982年11月,被定为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

      4、八字桥,位于沙家浜镇唐北村,横跨张家港航道。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45年〕,一孔石拱桥,未完成。越四十余年,邑人刘玉晋独立捐资完成。1974年,因张家港拓宽,桥向北迁移改建成三孔两墎水泥桥,1983年又改成公路桥,更名南桥至今。

    七、四座名楼——黄泥楼、目耕楼、凤基楼和望贤楼。

  1、黄泥楼,明代谭照、谭晓兄弟所建,址在湖乡。湖乡,即今沙家浜镇,东起儒浜,西至张泾。因为这里河道纵横,湖塘众多,地势低洼,明代嘉靖年间,十年九灾,乡民多弃田从事捕鱼。谭氏兄弟用低价买进弃田,累计达数万亩。他们把土地围起来,根据地势分别利用,洼地挖深为池养鱼,泽地改种茭白、莲藕、芡实、红菱,田地种稻麦,高地广种果树,地尽其利,因而发了家,成为常熟首富。后来捐献白银四万余两,加固常熟城墙,确保城区人民的安全,所以人们称谭氏兄弟为“谭半城”。黄泥楼是值班防夜的更楼,址在沙家浜镇西片昆承湖村,如今房屋全无,只留下地名。

    2、目耕楼,位于常熟七星桥〔现沙家浜镇西片曹家浜村〕,是明末清初国内著名藏书家毛晋的藏书楼,其中珍藏善本84000余册。藏书楼已经不存在,至今留下的唯一建筑物是一件“大石盆”和一幅“虞山汲古阁图”。

    3、凤基楼,位于沙家浜镇东片唐市尤泾河之东、凤基桥畔,是“应社”和“唐市学派”创始人杨彝的藏书楼。原有建筑已废,现在唐市石板街上建“杨彝纪念馆”。

    4、望贤楼, 位于唐市河东街钮家弄,系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现存一幢两层小楼及左右两侧厢楼,成三合院式,占地面积约198平方米。面阔3间14.95米,进深7架13.24米,扁作梁、花岗石柱、方砖铺地。因附近筑有杨彝的“衣冠墓”,后人尊为先贤,登楼可观望此墓,故名“望贤楼”。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江抗东路办事处。办事处主任蔡悲鸿、沈云康时常在此与有关干部会面, 谭震林曾在此出席会议。2009年5月21日,望贤楼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现此址为居民住宅。

      八、四处旧址——汲古阁、东土地堂、毕泽、市泽潭。

      1、汲古阁旧址,是明清之际中国著名藏书、刻书家毛晋藏书处,址在沙家浜七星桥西岸毛家宅基,距市镇约1.5公里。据钱大成《毛子晋年谱》载:“先生家昆承湖南,诸水环抱,东折一曲,俗呼曹家浜。”据此,七星桥于今曹家浜村之北,1962年曾发现“目耕楼”石碑,不久毁于水利建设。有室名“绿君亭”“汲古阁”“目耕楼”“载德堂”“笃素居”“宝月堂”“续古草庐”等,其中以“汲古阁”最著 。

    2、东土地堂, 位于沙家浜镇华阳村金桩浜街东端。1939年11月6日,留在常熟的江抗部队伤病员伤愈后在此成立了“江抗东路司令部”,简称新“江抗”,由夏光任司令,杨浩庐任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该建筑为江抗东路的活动点之一。旧址为房屋二进,门房、厅堂加两侧厢房。2000年大修,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系清代建筑。该建筑于2011年6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毕泽旧址 ,古代属双凤乡的一个小村庄,地处唐市、湘城、石牌交界处。横泾、金保泾河流经此处。西有毕泽潭,东临横泾塘,现属沙家浜镇芦荡村。宋代已有人聚居于此。明洪武年间,有人口百余户。明末清初,崇祯举人,长洲教谕、署崇明县事,以清廉名世的刘永锡,从湘城移居于此,并卒于此。他在毕泽期间,与杨彝、顾炎武、黄卷、陆元泓等交往甚密。毕泽历史上出过许多著名人物,例如文学家陆元泓、陆曜、彝陵知州陆枝、征士郎陆柱、光禄寺署丞陆泰启、书画家陆昞,以及德高望重的陆金等。该村现有20余户,以陆姓为多。

    4、市泽潭旧址, 在唐市东南,距镇3里。是宋时孝子周容的故居,旧有大村庄,相传南宋后地陷下沉,周围达千亩。潭中有养鸡墩仍矗立水面,以后逐渐湮没。1949年时潭约200亩。1958年干河积肥,发现潭底有街道、花坛、水井、南北通向的老河道等。经有关单位收集陶瓶、瓷碗等古物甚多,由省博物馆征集保管。潭底有古井12口,井旁木桩千年未朽。余下陶瓷器全部破碎,无一完整。花坛仍保持旧状,街道铺有碎石。

关于沙家浜和沙家浜风景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