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作战中,没有制电磁权(制电磁权) - 廖盛坪财富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点 > 正文

现代作战中,没有制电磁权(制电磁权)

  • 视点
  • 2022-12-15
  • 80
  • 更新:2022-12-15 20:50:07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制电磁权,以及现代作战中,没有制电磁权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现代战争的三个制权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现代战争的三个制权是制空权、制海权、制电磁权,其核心是掌握信息优势。

战役军团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空域的控制权。夺取战役制空权的目的是保障己方诸军种、兵种主要部署、重要目标和主要作战行动的空中安全,保护己方免遭或少受敌方空中的危害。在现代战役中,夺取和保持制空权,对战役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掌握了制空权能限制敌方部队的作战活动,保障己方航空兵的行动自由,使地(水)面部队的作战行动得到有效的空中支援,被保卫目标不受或少受敌空袭兵器的危害。

扩展资料:

夺取战役制海权的目的是确保己方兵力和舰船的海上行动自由,保护己方的海上运输线,阻止或限制敌方兵力和舰船的活动。战役制海权对于海洋和濒海地区战役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战役指挥员须周密计划,统一指挥,合理部署,综合运用各种战法夺取战役制海权。对敌方主要基地、港口进行突击,消灭敌驻泊在港内的舰艇,摧毁敌港口设施。

锁敌主要基地、港口或重要海域,将其主要作战兵力封锁在港口或一定海域内,限制其海上兵力的行动自由。通过实施海、空一体的海上机动作战,歼灭敌海上有生力量。

现代作战中,没有制电磁权(制电磁权)  第1张

制电磁权是什么概念?

制电磁权,如同制空权、制海权,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对电磁频谱的控制权。电子战依托的电磁空间是信息存在和依附的最重要、最核心的载体,是现代战争中信息获取、传递和利用的最主要媒介,是战争双方控制与反控制的焦点。夺取了"制电磁权",就为最终夺取"制信息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制电磁权什么意思?

什么是“制电磁权”-- 制电磁权是夺取战场主动

进入 80 年代以后,电子战成为一支重要的军事抗衡样式,开辟了一个无形的战场。特别是马岛战争、以叙贝卡谷地之战、美国袭击利比亚和海湾战争等几场具有代表性的高技术局部战争,都是在密集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进行的,整个战场始终被一个隐形巨大的电磁场所笼罩。电子战已从战役战斗保障性行动发展为在陆、海、空三维战场外的第四维战场上的重要作战行动,成为高技术战争中争夺主动权的先决条件。�

一、电子战成为战争先导并贯穿战争全过程

80 年代以来,世界几场局部战争的实践证明,电子战对战争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战成为战争先导并贯穿于战争全过程。 1982 年,接连发生了马岛战争和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这两场战争的战场虽相距遥远,使用的武器也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动用了大量的电子对抗技术和战术,而且都有出色的表现。�

马岛战争中,英阿双方从始至终都在进行激烈的电子战。首先进行的是一场情报战,在马岛被阿根廷占领后,英国在紧急调遣特混舰队远征的同时,一方面利用舰载和机载电子侦察设备继续监视阿军动向,一方面利用舰载“苏格兰天网”系统接收美国电子侦察卫星发射的数据。阿军也利用电子侦察机和侦察预警雷达以及苏联卫星提供的情报掌握英军行踪。作战中,阿军“超级军旗”式战斗轰炸机凭借先进的电子设备在熟悉英“谢菲尔德”号驱逐舰武器系统性能和掌握该舰载雷达低空探测性能差的基础上,以远距离低空奔袭方式,在 48 公里外的距离上发射“飞鱼”式导弹将其击沉。英军使用空对空、舰对空导弹共击落阿军飞机 60多架,使用核潜艇用“虎鱼”式鱼雷击沉了阿军“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同样得益于电子设备的作用。英军在登陆和陆上作战中,使用电子干扰直升机对阿军的炮兵通信联络实施干扰,使得阿炮兵无法进行有效射击。而英军的地面炮兵由于装有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使射击极为准确。在这场历时 74 天的战争中,从开战至结束,电子对抗从未间断过。�

以叙贝卡谷地之战,电子战为以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81 年春,当叙利亚在黎巴嫩境内贝卡谷地建立导弹基地之后,以色列对叙此举就耿耿于怀。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已将缴获的“萨姆— 6 ”导弹系统送往美国进行分析。美国针对该导弹系统的弱点研制了连续波雷达告警接收机和电子干扰机提供给以色列。这次战争发起之前,以军为验证叙利亚防空系统是否有变化,曾多次派出“猛虎”和“侦察兵”无人驾驶飞机,在贝卡谷地上空进行侦察、诱骗叙防空雷达开机和防空兵器开火,以便搜集、跟踪叙雷达的频率和通信信号,测定雷达参数和导弹阵地准确位置,以及对方反对抗措施。以军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于 1982 年 6 月 9 日和 10 日,分别两次在强大电子干扰的掩护下,对贝卡谷地叙导弹阵地和装甲部队进行了猛烈轰炸。叙军在以军强大电子干扰下,防空导弹系统全部陷入瘫痪,发射的导弹失去控制而偏离目标,叙在此苦心经营多年的防空导弹基地顷刻间毁于一旦。 9 日的空战中,叙空军有 29 架战斗机被以空军战斗机击落,而以色列飞机确无一架受损。按西方评论说,以军的胜利,实际上是电子战的胜利。�

1986 年,美军对利比亚实施的两次袭击,电子战作为战争先导表现得更为突出。首先,美军在整个战区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实时的电子情报体系。除有 4 颗电子侦察卫星和照像卫星外,还有电子侦察飞机、预警指挥控制飞机和专用电子战飞机以及舰载电子侦察系统。这些情报设备只要一开机工作,就可以截获利军的电子信息,并将信息传至航空母舰的指挥控制中心,中心再根据需要派出战子战飞机实施干扰,或使用反幅射导弹予以摧毁。其次,运用电子对抗手段,干扰、摧毁利比亚的防空导弹制导雷达,瘫痪其防空体系,夺取制电磁权。利比亚发射的防空导弹偏离方向击不中目标而坠入大海或在空中爆炸,都是由于无法摆脱美军强大的电子干扰造成的。再次,美在每次攻击之前,都使用电子战飞机掩护空袭飞机出航,在攻击机进入目标区前 6 分钟,施放电子干扰诱使利雷达开机,续而进行压制性干扰或引导攻击机发射反幅射导弹将其摧毁。作战中,美电子战飞机施放的干扰,可使战区 200 公里范围内的利方雷达迷盲,指挥通信中断,美军之所以在两次袭击中毫无顾忌地对利攻击,就是拥有强大的电子战能力。�

海湾战争对电子战作了最生动最全面的注释, 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实施了全空域、全时域、全频域的电子战,从而构成了全新概念的战场框架,并完全夺取了战场主动权,取得了惊人的战果。这场战争无论是电子技术设备的投入数量和种类,还是战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所起到的作用,都超出了以往任何一次战争。在海湾战争爆发前 5 个多月的海湾危机中,多国部队就已开始了以电子侦察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战。美国曾先后发射了 20 多颗电子侦察、预警卫星,固定在或在轨道运行中经过海湾上空。在地面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监听接收站,对伊拉克的军事目标和电磁信号进行全面和不间断地侦察与监视,从而获取了大量的情报,为尔后实施电子进攻提供了保障。在海湾战争爆发前的 24 小时内,多国部队连续不断地对伊拉克军队的雷达、侦听和通信系统进行强烈压制性干扰。首先使用大功率发射机,运用与伊雷达、通信设备相同的频率施以强烈的干扰,使其大部通信联络中断,雷达荧光屏上一片“雪花”,随后电子战飞机升空到预定空域实施电子干扰,造成伊军指挥预警系统失灵。尔后多国部队作战飞机在预警指挥机的控制下,在电子战飞机的掩护下临空,电子战飞机使用大功率干扰机压制伊军防空雷达体系,同时诱使伊防空导弹雷达开机,再发射高速反幅射导弹将其摧毁。在首批空袭飞机中,美军还派出 20 多架能躲避雷达的 F — 117A 型隐形战斗轰炸机,担负摧毁伊通信系统任务。据报道,在首次空袭巴格达市时,巴格达在遭到空袭后的 40 分钟才实行灯火管制, 2 小时后才作出反应。战争打响后的最初几小时,伊军飞机竟然没来得及升空迎战,多国部队的 700 多架飞机完成任务后安全返回,无一架损伤。这不能不说是空袭作战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的创造首先应归功于有效的电子战。电子战不仅拉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同时在战争全过程中对推动战争进程和多国部队取得战争胜利起到关键作用。最后的地面作战,美军把伊军的警戒雷达和炮兵雷达作为重点干扰和摧毁的电子目标,从而使伊军地面部队指挥失灵,相互间失去联系,使其作战行动受到很大影响,伊军在抵抗多国部队地面进攻和撤离科威特过程中,由于多数雷达被摧毁,主要无线电通信受到严重干扰,丧失了制电磁权,致使部队失去控制,混乱不堪,伤亡惨重,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无论战争规模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还是作战行动在陆上、空中或海上进行,电子对抗都是在各种武器开动之前率先拉开战争序幕。作战每一行动也均受电子技术设备的制约和控制,电子战从而贯穿于作战的全天侯、全方位、全时节之中,渗透于战争的方方面面。�

二、拥有电子力量优势才能获得制电磁权

首先,要拥有制电磁权就必须占有电子对抗力量的优势。贝卡谷地叙军萨姆— 6 导弹阵地的覆灭,马岛战争英军“谢菲尔德”号舰的沉没,海湾战争伊军的惨败,都充分说明电子对抗作为一种实力对抗,就象以往战争中火炮、坦克、飞机刚刚投入战场使用时期的情况一样,战场上谁投入的电子战力量多、作战能力强,谁就能夺取电磁优势,进而夺得战场主动权。�

1986 年美国袭击利比亚,其所使用的电子战飞机和攻击飞机的比例高达 1 : 4 ,这也是世界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所投入电子对抗力量更是史无前例。战争期间在海湾上空经常保持有 11 颗侦察卫星,由它们侦察、收集情报并为实施电子对抗提供情报保障。在空中则以 EF — 111A 、 TR —1A 、 RC — 135 型电子对抗飞机为骨干,组成了 130 多架电子战飞机的庞大阵容。多国部队除专门的电子战飞机外,参战的其它各型飞机也大都装备了不同类型的电子对抗设备。在地面仅海湾地区,就部署有 3 个情报旅, 9 个情报营以及数十个情报站。在海上部署的 200 余艘舰船上也都装有电子对抗设备。这就从外层空间到高、中、低空及地面、水上,对伊军形成了全方位、全天侯、全时节的强大电磁优势。伊军在海湾战争中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子对抗力量与多国部队相比悬殊太大,在多国部队强大的电子攻势下,通信中断、雷达迷盲、指挥控制失灵,军队难以发挥作用,国家处于瘫痪状态。可见,高技术战争中,要夺取战场制电磁权就必须拥有电子对抗力量的优势。

三、夺取制电磁权才能赢得战场主动权

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电子战已成为军队作战的“神经”系统和战斗力的“倍增器”。电子对抗的结果如何,不仅对通信、指挥、控制乃至作战进程和战争结局产生重大影响,也是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作战中失掉制电磁权,就意味着丧失战场的主动权。因此,作战双方特别是进攻一方,总是把打击对方电子战系统作为作战的首要任务,力争首先夺取制电磁权。例如,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在美军电子干扰舰的支援下,首先对埃及军队的无线电通信和防空制导雷达实施强烈地电子干扰和压制,尔后出动 150 架飞机同时对埃及的 10 个主要机场和 20 个导弹连阵地实施突然袭击,致使埃军 80 %的飞机未来得及起飞就被击毁在机场, 20 个防空导弹连的 100 余部萨姆— 2 导弹发射架大部被摧毁。此后在黎巴嫩战争中,以色列同样是首先使用电子战飞机夺取战场制电磁权,尔后仅用 6 分钟时间又一举摧毁叙利亚部署在贝卡谷地的 19 个防空导弹阵地。而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发起大规模空袭前几个小时,即开始对伊拉克的电子设备、制导武器系统实施了强烈的电子干扰和压制。同时还使用了大批诸如 AH — 64 直升机、“战斧”式巡航导弹、 F — 117A 隐形战斗轰炸机等袭击伊拉克的电子战系统 , 使伊军通信、指挥控制系统陷于瘫痪,变成了“瞎子”、“聋子”,绝对掌握了制电磁权,这就为掌握战场主动权打下了牢固基础。�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战争中的广泛运用,电子战既是一种重要的作战力量,又是一种重要的作战形式,也是一种有效的作战手段。谁掌握了制电磁权,谁就赢得了战场主动权。军事家还断言 , 未来不仅任何一支现代化部队或一部使用电子技术的新式装备都离不开电子战手段,而且任何一场战争的胜利者,都将是最能有效控制和运用电磁频谱的一方。

现代作战中,没有制电磁权,是不是就很难取得制空权、制海权,丧失战场上的主持权?

我觉得没有制电磁权,几乎一切现代化,高精度武器都没法用了,在完全不对等的现代战争状态下,只有挨打,没别的招,因为人家根本就不用派人过来打你

电子对抗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电子对抗

定义与模式

介绍

特点

作用

分类

发展历程

目录

1摘要

2基本信息

3定义与模式

定义

作战样式

4介绍

5特点

6作用

7分类

8发展历程

电子对抗侦察

电子干扰

电子防御

机载自卫系统

弹载突防系统

9参考资料

电子对抗就是敌对双方为削弱、破坏对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保障己方电子设备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电子措施和行动,又称电子战。电子对抗分3个方面: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和电子防御。电子对抗按电子设备的类型可分为雷达对抗、无线电通信对抗、导航对抗、制导对抗、光电对抗和水声对抗等;按配置部位又可分为外层空间对抗、空中对抗、地面(包括海面)对抗和水下对抗。机载电子对抗系统是现代电子对抗的主要手段。随着弹道导弹和卫星的发展,外层空间是一个新的战场,电子对抗在未来的现代化战争中,将对战略攻防起到重要作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电子对抗

外文名

electromagnetic countermeasure

别名

“电子战”或“电子斗争”

目的

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

包括

雷达对抗、无线电通信对抗、光电对抗等

定义与模式

定义

电子对抗是指作战双方利用电子设备和器材所进行的电磁频谱斗争。

电子对抗也称“电子战”或“电子斗争”。敌对双方利用电子技术进行的作战行动。目的是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以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包括雷达对抗、无线电通信对抗、光电对抗等。基本内容有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和电子防御。电子对抗是现代战争的重要作战手段。[1]

作战样式

1、电子对抗侦察

电子对抗侦察就是搜集、分析敌方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信号,以获取其技术参数、位置以及类型、用途等情报的侦察。是电子对抗的组成部分,组织实施电子对抗的前提条件。

2、电子干扰

为使敌方电子设备和系统丧失或降低效能所采取的电波扰乱措施。是电子对抗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削弱或破坏敌方使用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遂行战场侦察、作战指挥、通信联络和兵器控制与制导的能力,为隐蔽己方企图和提高己方飞机、舰艇的生存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3、电子防御

在敌方实施电子对抗的情况下,为保障己方电子设备和系统发挥效能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动。是电子对抗的组成部分。电子防御包括反电子侦察、反电子干扰和对反辐射导弹的防护。

4、反辐射摧毁

是指利用敌方雷达的电磁辐射进行导引,从而摧毁敌方雷达及其载体的导弹。在电子对抗中,它是对雷达硬杀伤最有效的武器。

介绍

电子对抗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队的电子化程度得到迅速提高,专门用于电子对抗的飞机、舰艇、卫星,以及用来摧毁雷达等装置的反辐射导弹相继出现,使电子对抗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电子对抗逐渐以一种直接用于攻防 的作战手段,活跃在现代化战争的舞台上。传统的陆、海、空战已发展形成了加天、电的“多维立体战”,电子对抗以一种“软杀伤”为主要特点的新战法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1]

电子对抗(ECM—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s),美国及北约国家称为“电子战”,俄罗斯称为“电子斗争”。电子对抗技术主要是指以专用电子设备、仪器和电子打击武器系统降低或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工作效能,同时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效能的正常发挥。电子对抗的基本手段是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反辐射摧毁与反摧毁。电子对抗的主要内容包括:电子侦察、电子进攻和电子防御。

电子对抗的实质就是敌我双方为争夺电磁频谱的控制权(即制电磁权)所展开的斗争。制电磁权,如同制空权、制海权,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对电磁频谱的控制权。夺取了制电磁权就意味着己方能自由使用电磁频谱,不受对方的电磁威胁;同时剥夺了对方自由使用电磁频谱的权利。制电磁权有其时空性。在总体上处于相对劣势的一方,并不是一筹莫展,若科学指挥,合理集中力量,能在某一时域或地域内,夺取局部的制电磁权。

电子对抗的范围,在频域上包括声学对抗、射频对抗和光学对抗(光电对抗)三个领域。从空间上可分地面、海上、空中、空间和水下。就使用的装备而言,可分为无线电通信对抗、雷达对抗、光电对抗和C3I系统电子对抗等技术。

特点

一,电子对抗范围广。他有许多技术分支,而且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技术,包括射频对抗、光电对抗、声电对抗等。

二,电子对抗贯穿战争全过程。

三,电子对抗具有软硬杀伤的双重战斗力。“软杀伤”是指能有效地阻止敌方正常使用电子设备的作战效能;“硬杀伤”就使用反辐射武器摧毁敌方的电子设备。[1]

四,电子对抗组织、实施相对复杂。战场空间电磁环境复杂,电磁信号繁多、变化无常,因此快速搜索、跟踪和自动实施干扰都是复杂的。

作用

一,能获得重要的军事情报。

二,破坏敌方的作战指挥系统。

三,破坏敌方的电子防御系统,掩护己方突防武器的攻击行动。

四,对重要目标进行防御。[1]

分类

一,通信电子对抗

二,雷达电子对抗

三,光电电子对抗

四,C4ISR系统电子对抗[1]

发展历程

电子对抗是随着电子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达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电子对抗的发展。1943年6月,英军在空袭汉堡的战斗中首次使用箔条干扰物。1944年6月,英、美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综合运用了各种电子对抗手段,对顺利登陆起了重要作用。60年代以来,电子对抗技术,特别是机载电子干扰系统,在对付高空侦察飞机和干扰防空导弹制导系统方面已成为有效的战争手段。[1]

电子对抗侦察

又称电子支援措施,是用高灵敏度的探测系统搜索和截获敌方电磁辐射信号或声呐信号,经过分析、定位和识别获取敌方电子设备的技术参数和位置等情报,为实施电子干扰、电子防御和摧毁辐射源提供支援。

警戒接收系统是一种功能有限的电子对抗侦察系统。它在不太宽的频谱范围内搜索信号,并在运载器受到特定的雷达波照射且信号强度超过预定的电平阈值时告警。飞机、舰艇、坦克和车辆等各种运载器都可以携带警戒接收系统。

电子侦察卫星能进行全球性电子侦察。它具有覆盖面积大、侦察距离远的优点。当卫星飞到敌方照射区时,卫星上的定向探测系统在全频段上收集电磁辐射信号,经预处理后作短期存贮。当卫星转回己方照射区时,卫星上的遥测系统快速地将存贮数据发回地面;地面及时分析,提取特征信号,确定敌方电子设备的技术参数。卫星飞经每个照射区的时间是准确已知的,根据探测系统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可以推算出地面电子设备的位置。

电子干扰

为了削弱或破坏敌方电子设备效能而采取的电子技术措施。这种技术人为地辐射和转发电磁波或声波,制造假回波或吸收电磁波,以达到扰乱或欺骗对方电子设备,使其失效或降低效能。电子干扰按是否辐射能量,可分为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按干扰效果可分为杂波干扰和欺骗干扰。新式电子干扰系统均兼有杂波干扰和欺骗干扰两种工作状态,以造成恶劣的环境和虚假的多目标。干扰设备种类繁多。有源干扰有瞄准式、杂波-阻塞式、回答式和投掷式(辐射电磁波或红外线)。无源干扰包括无源诱饵和干扰物(反射材料)投放器。干扰物除箔条外,还有敷金属气悬体、激光干扰气悬体和空气电离气溶胶等。70年代以来,旨在降低飞机雷达散射截面和红外辐射强度的隐身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它能使敌方雷达(包括热雷达)的探测距离缩短一半或更多。

电子防御

为了保护己方电子设备免受敌方侦察、干扰、定位和摧毁所采取的各种电子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可归纳为:①扩展频谱技术:利用扩频技术对自己的电子设备进行波形设计。调制的结果产生宽带低功率密度的伪噪声发射波形,它不易被敌方电子对抗侦察系统识别,只有通过对本机产生的复制信号进行相关处理,才能解调输出。②自适应天线技术:自适应地控制天线方向图,使其主波瓣指向所需信号,而将方向图的零值点对准各干扰源方向。③电子防御还有一些其他新的体制,如双基地雷达体制等。

机载自卫系统

兼有机载警戒和干扰功能的综合电子战系统。现代战斗机和轰炸机用它挫败敌方电子设备,突破敌方防御。它包含如下各主要设备:电磁波和红外线警戒接收机,各种噪声调制的干扰源,能实行距离、角度与速度欺骗的转发器,箔条和红外诱饵弹的投放器。全部警戒和干扰设备通过计算机组成程序可控的综合系统。它按威胁的严重程度排列顺序,适时地投放诱饵弹,选择最佳的干扰模式,分配干扰功率,引导干扰频率和瞄准干扰方向。它同时还监视威胁信号的变化,鉴定干扰效果,自适应地调整干扰模式。自卫系统还兼有为发射反辐射导弹提供目标参数的功能。

弹载突防系统

采用干扰、欺骗和隐蔽等多种手段的综合电子系统。弹道导弹为突破敌方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外层空间可按程序连续地投放箔条,形成干扰走廊,还可投放充气金属化气球,造成虚假多目标,使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饱和。弹体碎块和贮箱也能构成假目标。再入大气层后,原先施放的箔条和气球会受大气过滤、摩擦和烧毁,这时可向弹头前方发射小型火箭作为诱饵。诱饵自备能源,能辐射电磁波和红外线,也可从再入体中施放系链式干扰物或再生干扰物。此外,弹头本体也采用隐身技术,例如改进外形,涂以吸波材料,以及控制弹头姿态使其始终指向防御雷达站等,以减小雷达散射截面。

参考资料

[1] 从认知电子战到电子对抗智能化人机系统・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20-06-12]

免责声明

本词条由网友天蝎醉爵、浅井惠、万鼎星辰小沐子参与编辑。

头条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头条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service@baike.com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头条百

制电磁权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现代作战中,没有制电磁权、制电磁权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