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年薪公司高管(百万年薪高管炒股) - 廖盛坪财富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大全 > 正文

百万年薪公司高管(百万年薪高管炒股)

今天给各位分享百万年薪高管炒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百万年薪公司高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年薪百万是什么感觉?

我出身小镇做题家。小镇有多小呢,一泡尿从城东滋到城西还冒着热气。在这个小镇上,却盘龙卧虎,盘踞着多个央企基层单位,说是基层单位,芝麻粒大的官,掌管着都是上百亿的生产规模,一个行政级别为科级的矿区所辖四五千人,产值巅峰时代达到百亿。

十年前,我在这座小镇的某央企四级单位做办公室主任,巅峰时代这个厂有三万多人。那个时候,月薪3500元。你要是说国企人“不冤”也是不客观的,每年贡献几十亿利润,月薪真的就是3500元,年终奖不到2万,年薪不到6-7万元。厂长级别的内部仍然叫做县处级,年薪10-20万吧。

所以,年薪百万,在二线以下城市里包括广大的“老家县城”,中层和低层的打工人群体中,基本是不存在的。比如,那个掌管万人大厂年产值百亿的厂长,年薪也就是20万左右。但,我并不是说,他们活得不如一线城市年薪百万精英滋润和舒服。这么说吧,年薪20万的厂长,有一个10人的厂长办公室伺候着,理论上他想“年薪”多少就“年薪”多少,只要他点头,送钱的排着队。

什么是年薪百万呢?我们狭义地定义吧,就是身份是打工者,年薪是劳动报酬和配套的社保福利,股份制企业里可以包括期权、股权分红等等。狭义的定义就是工作薪酬和福利总收入,而不是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还要包括投资回报、出租自由房收入、其他兼职劳务、写作、讲课、存款利息等等。可支配收入达到年入百万的人,远远比年薪百万的人多得多,可能一个月薪3千的门卫炒股抓住了黑马就能达到年入百万。

我是调到北京之后,月薪先后跨越万元大关,然后一路攀升,到不了年薪百万,但是比家乡小城已经不是一个数量级了。所以,选择大于努力,你在一线城市、高薪行业,收入起点就是远远比小地方和传统行业高得多。小地方受到薪酬价格区域限制,就算是高薪产业,也难以给你高薪,就算给你高薪,也吸引不到高水平的人才去小地方就业。

在北京,认识不少年薪百万的。集团级高管年薪是限薪的,但是,在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高的领域,年薪百万的人并不少。比如,派到海外工作的中层人员、市场化程度高的三级公司总经理、国际化程度高的四级公司总经理、资本金融化的事业部社会化招聘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还有经过职业经理人转变身份的中层销售、业务人员,年薪百万的不算少。比如,刚刚兑现完职业经理人年终奖,最高的拿到了400多万奖金。

体系外的年薪百万的人,这里不说了,认识一些高科技、互联网以及某条类资讯公司的中高层人员,年薪百万在三十岁左右就能达到。他们的生活,也不像职场电视剧里的精英做派,西装革履,西装口袋里还插着方巾,每天都是豪车、美女助理、五星酒店、超级会议室、红酒牛排。反正我没有见过一个年薪百万的朋友穿西装插方巾的。

在华为培训过一周,几个讲课的人都是华为中高层管理人员或者是技术人员吧,他们必须讲课,这叫回馈,在考核里是计分的。也有一些讲课人是“退休”的前中高层人员,他们的收入主要靠内部股权的分红,最高的一位讲课人是大区经理级别,股票200万股,2020年分红一股2元,分红就是400万元。感觉这类人,比较有素质有素养有专业有深度,生活上实现了基本自由,但还没有达到完全财务自由。

就说一些身边年薪百万的同事朋友吧,跟他们平等相处,因为咱身价也不低,投资、理财、写作,被动收入也不比主动收入差。看了很多答案,年薪百万这类人普遍“哭穷”,其实,道理很简单,年薪百万的人追求的高品质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一旦上去,消费压力自然就会升级,哭穷,也不一定就是凡尔赛或者装,相对欲望等级,他们还真的有点压力。

我身边的年薪百万的同事朋友,没有故意哭穷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你看不出他们与年薪百万这个光环有什么关系,在年薪二三十万、四五十万档次里的同事圈里,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1】稍微是中高层职位的人,年薪百万,基本不会谈论吃喝玩乐的事情了,这个职位,都有一群人服务,比如,一个县长月薪一万,他们对生活的层次,会局限在月薪一万上吗?有些层次的人,工资与消费已经无关了。

【2】中层管理人员或业务骨干人员,这个群体,灰色地带比较多。理论上说,只要他愿意,来钱的路子还是比较多的。举个例子吧,前些年火的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杜拉拉的男友就是年薪百万的销售总监,他们那帮人的“油水”之多,内部争斗之复杂,盖因为利益也。凡是年薪百万的有职位的人,理论上都有自由裁量权,都有一定的灰色空间。

【3】重点说一说这类年薪百万的人,他们没有以上的待遇,大多数消费要靠自己掏银子的,这些人的生活感觉。

第一感觉,普通,普通。他们在公司,与大家都一个样,乌泱泱的会议室里,你挑不出来哪些是年薪百万的。

第二感觉,自信,从容。年薪百万,也是从年薪二十万一路攀升上来的,这么多年的积累,也是跑赢绝大数人的,毕竟一毕业就给年薪百万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吧。这个群体的特点就是,一直在收入上跑赢大多数人,积累比较丰厚,他们能挣到年薪百万,眼光和知识也不是吃素的,大多数人都投资了房产和股票,精明人的还玩玉石、水晶、邮票甚至名贵树木投资,反正都没让钱闲着。这个时代,钱越多,越容易钱生钱。有一次,我看见他们的个人事项申报表,才知道这些穿着普通的中层人员,家底都是个个肥厚。

第三感觉,消费普通,没有拉开差距,但是住房和教育投资力度大。在公司,大家都吃食堂,食堂是超级棒呀,从来没人算计这个月的生活费。车子,都是20-50之间的,没人傻乎乎买一辆百万豪车来树敌的。平时聚餐,都是人均100元左右的,高档馆子家人可以去,但同事聚餐没人傻乎乎高消费的。穿衣服,简直都是一路货色,都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普通大牌子。举个例子,买鞋子,为了舒服,大家都是那个沙皮狗牌子,打折后1500-2000元。偶尔有些小姑娘小媳妇,背一个驴牌包包,还会反复解释这是生日礼物。大家生怕别人说消费水平高,在单位都装低调。

第四感觉,就是房产投资和教育投资还有就是旅游休闲都是下重手的。

这个群体对投资升值一点都不含糊,对子女教育投资更是敢于下重手,旅游休闲也不会亏待自己。

我身边的年薪百万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房产投资多。年薪百万大多数四十岁往上了,体系内升职有规定年限标准。当年单位分福利房一套,那个时候他们的工资也跑赢同事,自己用公积金贷款买一套,甚至用商业贷款再买一套。最厉害的我见过两口子,一人一套福利房,有买两套商品房。几次倒腾后,两口子住大别墅了,买了一辆奥迪A6,过上了体系内最舒服的状态。

有些时候,你不看他们的个人报告,你真的不知道身边人有多钱多低调。他们普遍有眼光有钱,基本都居住在高档社区,基本都是三居室150平方往上,最大的住289大平层,总值基本都是超千万的。还有一两套出租或给老人居住。外地一般也有一两套,要么是父母老家,要么是南方旅游城市。在外地买套房子几十万,对他们来说,都不叫事儿。

股票基金投资都很狠,我见过有7000多股票基金的,老婆就是银行的理财经理,父母都有钱,人家的资产来源合规,个人事项填得清清楚楚的。人家就是低调,没听说吹牛赚钱的。倒是那些刚毕业没几年的小年轻,天天吹自己抓了几个涨停板,到现在还住单位宿舍。

教育,那是稳准狠的。要么是孩子学习好,自己考进名校,要么就是买学区房,孩子个个都在好学校上学。辅导班、兴趣班,投资都是大手笔。很多人的孩子,都在全国知名甚至全球知名活动中获奖,人家都玩高端兴趣,有的是奥数、机器人、发明设计、航天航空、创意设计、写书出书、英语比赛、钢琴没考九级没得全国奖,人家都不说的,反正走的都是高端的。朋友圈里偶尔拉个票,一看都是全球大奖、全国大奖的。咱们孩子小时候能上个傻乎乎的古筝班,就算陶冶情操,人家的孩子的古筝已经弹到央视直播了。

休闲旅游。高大上的。只要晒朋友圈,最次也是去滑雪。不说了,在对得起的道路上,人家也不手软。

为什么他们这个状态呢?这是时代造成的。

他们这个群体,一般是40岁往上了,工资低的时候,分过福利房,都在北京好地段。工资率先涨起来的时候,人家也是提职加薪了,有眼光了,有阅历了,知识结构到位了,明白趁着房价低要投资房产了。大多数人呢,还懵懵懂懂呢。比如,我在基层写材料的时候,只知道怎么把小标题起好能熬一通宵,厂长眼光早就飞到北京投资房产了。我现在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年太专注工作,没有跳出工作的小圈子,眼光不够开阔,没有下功夫研究大趋势,这就是小地方和具体岗位人员的局限性,所以,我后来下决心到北京来发展,就是要站在时代的第一线,感知世界的变化。

你看这个群体,当年分过福利房,都在北京好地段,有的人夫妻俩各分一套。人家提拔也早,提职加薪快,再买两套房。这十年,房价飞涨,工资也飞涨啊。房价飞涨,人家四套房升职几千万。工资飞涨,都攒下来,人家个个不闲着啊,投资股票基金,甚至其他投资品,又升值一波。

人家这个消费能力,不是年薪百万能支撑的,而是现在年薪百万的人,前十年二十年,抓住了时代的趋势,搭上了发财的快车。所以,谈年薪百万,要从时代背景去谈,而不是就事论事。现在的大厂,三十来岁的骨干,年薪百万的人很多,但都是一片抱怨之声,很简单,没有搭上时代的快车而已。

比如说,现在三十岁的大厂骨干,年薪百万。

第一,他们没有北京户口,没有购房资格,也没有扎根的思想准备,还想着将来要逃离北京,就没有千方百计、哪怕借钱也要买房的意识,错过了房价升值最凶的十年。

第二,他们年薪百万,也是这几年才有的,前期积累不够。租房就消耗了一大部分。即使现在是年薪百万,就算有购房资格。年薪百万不吃不喝,要买一个100平米的三居室要一千万,现在购房首付要求60%,就是600万,房价便宜的时候最低首付只要一成,什么概念呢?这套房子十年前100万,首付10万就可以买下来的。现在卖掉1000万,忽略公积金还贷的十年,他相当于赚了990万,回报率是99倍。

第三,他们这个群体年薪百万,消费都是自己支出,就是从现金流里硬支出。什么钱都要硬支出的话,消耗量还是很大的。体系内的那群人,福利、保障等较好,比如,免费吃食堂,有班车,有交通补贴,有通讯补贴,有租房补贴,有午餐补贴等等。硬支出少,有些体系内当年的福利,一年四季吃不完。以前的段子是工资基本不动。现在福利减少了,但是工资大幅上涨了,完美地踏上了时代节奏点上的。现在的人,步步都踏不上步点。收入高了,消费也高了,收入涨幅追不上物价指数,财富积累就是负增长啊。

浪姐毛俊杰被港交所谴责,年薪百万任高管,承认简历造假接受制裁,咋看?

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参赛女星毛俊杰被曝出遭港交所谴责,已经辞任相关上市公司职位!虽然已经为人母,但是综合能力还是可以的,一直坚持到第四次公演。无奈成员都太过于优秀,惨遭淘汰。毛俊杰虽然名气不大,但是参演的电影电视剧作品却很多。

毛俊杰作为一名演员,她的名气始终是敌不过她出演的影视剧作品那样的出名。大家记住她饰演的角色和剧名,但是很少有人记得住毛俊杰这个名字。像《命运呼叫转移》、2008年火遍全国的电视剧《丑女无敌》都是让人一提到剧名就能够兴奋很久的神剧。

虽然在电视剧《丑女无敌》中毛俊杰并没有饰演主角,但是毛俊杰精湛的演技和表现都让人十分的喜爱,为这部剧增添了无数了精彩瞬间,让广大观众和网友们看得津津乐道,可以说是相当成功了!不仅如此毛俊杰还饰演了不少其他的角色。《芈月传》中的毛俊杰也饰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也让很多的观众和网友们熟知和喜爱。

毛俊杰的外表非常高挑,五官非常的正,长相也是十分的清秀,是个非常优秀的演员,不过正当当时演员之路非常顺利的时候毛俊杰却悄无声息的没有再拍戏,也逐渐消失在大众眼前了。《听姐说》节目中的毛俊杰皮肤状态十分的好,身材依旧如同当年出镜时一样高挑纤细,俊秀的模样和飒爽的样子深的观众喜爱。

毛俊杰为观众熟知是在2008年出演《丑女无敌》中的“裴娜”一角,近期她又作为综艺《乘风破浪》中的“浪姐”回到大众视野。在大众印象中,毛俊杰的身份一直是艺人、明星。不曾想,她的“金融履历”竟然也如此令人瞩目:“在股票债券分析、交易及投资组合建构、货币交易、不良资产投资、量化研究及衍生工具交易各方面均积累丰富经验”,是一位月入六位数的“女强人”。

光环归光环,现实永远比想象要骨感得多。金融行业是一个对专业度和专注度要求极高的行业。哪怕是专业人士,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金融“震荡”甚至“海啸”。而履历、学历造假,在这个行业不仅仅是个人的欺诈行为,还会给金融行业甚至全社会带来隐患和危害。

近年来,明星“翻车”的事情屡有发生。过去明星引发争议,大多是圈内绯闻或行内丑闻,但现在“花式翻车”越来越多,比如偷税漏税、经营违规、考试舞弊、学术造假等,而金融履历造假更是“翻”出了新高度。

这种“跨界翻车”频发的原因,是明星为了“立人设”,为了攫取更多利益,不惜夸大其词、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究其本质,则是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明星的社会知名度成了聚集资源、人脉的“天然磁场”。大众的喜爱和关注,不止让明星超越了单纯的“演员”“歌手”等职业,也让他们有了更多社会影响力,面对更多的利益诱惑。

毛俊杰的老公可能是个开发商,因为毛俊杰在节目中多次提到要推销自己公司的房产,并强调是义务,因为是自己公司的产品。其次,老公可能还是个真正的金融大亨,因为毛俊杰也提到要帮老公炒股,专心做A白天股票和港股,晚上经营美股。此外,毛俊杰旗下的关联公司多达9家,涉及投资管理、环保科技、医疗管理、安全科技等。

如果没有港交所的谴责,大家会认为毛俊杰和其他姐姐一样,上节目只是为了一波人气。希望自己能走红,增加商业价值。比如之前有万茜、张雨绮、张含韵等,王心凌是最接近的。都是因为浪姐的成功,商业价值一飞冲天,生意实在是太多了。不过,看到毛俊杰背后隐藏着一个非常庞大的商业版图,在她看来,她能不能走红都没有意义。

券商高管炒股7年盈利近5500万被查处“没一罚一”!如何解读此次处罚?

上海证监局披露了刘某违法买卖股票的行政处罚决定书。2013年9月24日至2020年6月3日期间,刘某先后任海通资管研究员、投资经理、权益投资部副总监(主持工作),为证券从业人员。券商高管炒股7年盈利近5500万被查处“没一罚一”!如何解读此次处罚?

1、法律判定

上海证监局认为,刘某作为证券从业人员,利用'秦某珍'等5个证券账户持有、买卖股票的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第四十条第一款关于禁止从业人员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的规定,构成《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七条所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人员,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的违法行为。

2、证券人员

“证券从业人员不得炒股”,这本是证券业内的一条铁律,私下接受客户委托亦被《证券法》所明确禁止。不过,在利益驱动下,仍有部分证券从业人员试图挑战法律底线,最终被监管部门予以处罚。《证券日报》记者根据证监会的通报情况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11名证券从业人员因“违法买卖股票”、“私下接受客户委托进行证券交易”等案由被处罚,处罚案件数量已超去年全年。

3、炒股发财实在不靠谱

炒股是需要打好提前量,要复盘,要对于明天的股票的走势做好应好,但是,做好应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臆想,臆想我今天的股票,一定能涨起来,一定能到什么价位。股票的关健是在变化,边走边看,而风险也是在这里,买入一只股票后,不能凭空想像,感觉能涨停,一定要根本技术、指标、量能、盘口、资金多方面去验证买入的理由和盈利的目标价,一旦有意外,及时止损。

后记: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各路消息满天飞,很多韭菜根本没有慧眼来识别,而迷信一步登天,特别现在很多不良庄家配合消息来收割散户,关注多一点都知道,虽然现在证监会查处严了很多,但自己一定要擦亮眼睛,躲开最易反人性的镰刀。(炒股有风险切行且珍惜)

百万年薪公司高管(百万年薪高管炒股)  第1张

拿了百万年薪,就能买到安全感了吗?

毕业的焦虑找不到工作,

找到工作的焦虑买不起房,

买了房的焦虑换不了学区房,

换了学区房的焦虑孩子挤不过小升初的独木桥,

过了桥的焦虑美国大选、民粹抬头导致留学移民风向有变,

而留学回来的海归又开始焦虑找不到工作变“海带”……

让我们焦虑的东西太多了,似乎生活已经变成了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战役。

在这场战役里,必须拼尽全力厮杀,才能捍卫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资源。

我们不敢掉以轻心,因为身后没有了退路,而前方又看不到“厮杀”的终点在哪。

有人说,终点是“有足够的钱”。

但拥有多少钱才足够我们买到安全感,足够我们不再焦虑?

如果非要给出一个数字,年入百万够了吗?

可昨天一则《百万年薪40万个税》的新闻刷了屏,也打了脸。

“我辛辛苦苦挣了百万年薪,却要缴纳40多万个税,有人炒股一夜暴富挣了几百万元,股票转让时却不用交个税,这确实不太公平。”

新闻里的当事人,一家企业的税务总监,这样痛心疾首地控诉。

此文一出,便有很多财经专家指出,百万年薪40万个税的情况,只可能出现在100万的工资一次性发放的情况下,而这显然不太合常理。若分月发放,并合理避税,缴纳的个税只有20来万。

于是,这似乎变成标题党们又一次耸人听闻的成功演练。

但是,这篇热点新闻背后所隐含的社会情绪,绝不是耸人听闻的无稽之谈。

早前,“实习生工资超800元要交20%的税”、“年入12万算不算高收入人群”等类似的话题无一不引爆了舆论场,争论沸沸扬扬,这次,连年薪百万的高薪阶层,也加入了摇旗呐喊的行列。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不管是初出茅庐的实习生,还是领着12万年薪的普通白领,亦或是年入百万的高管,大家心里都是一样焦虑,一样缺乏安全感,而这种情绪的根源来自于“劳动致富”神话的破灭。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曾断言:劳动回报永远跑不过资本的回报。

如今,这个断言正越来越成为现实。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伴随着世界性的、长期性的宽松货币政策,资产的价值畸形飙升,拥有资产者和普通劳动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

不要说年轻人,就连那些工作多年的人,如果未能持有资产,也会感觉自己越来越穷,就难免陷入焦虑不安的恐慌情绪中去。

小南很庆幸自己没有成为被动挨打的那一个。

他本科毕业没几年,钱不多,好在找了个有钱的女友。他的女友在2009年房价新一轮疯长初期,在东四环全款买了一套小房子,房本写女友的名字。2010年,房价几乎翻倍了,他收入也增加了。

他庆幸自己早买了房子,但更悲催地是他结婚了,由于限购他买不了属有自己名字的房子,但这挡不住小南买第2套房的冲动。2011年在亦庄,他买了一套40平米的商住楼,不限购,他的名字终于可以写到房产证上了。果不其然,房子又涨了,东四环那套加上亦庄那套共升值了200多万。

2013年初,他又把积蓄和奖金凑了十几万在燕郊买了第3套,当时朋友都劝他别买了,但没多久,小南那套燕郊的房子已从9000涨到了11000……

与小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同班同学大刘。

大刘是个学霸,小南考试的时候还经常抱他大腿,在小南未保研成功时,大刘却顺利地被保送硕博连读,可就因多读了几年书,晚毕业了几年,完全错过了这场资产盛宴,现在只能望房兴叹。

“读书改变命运啊!”小南不无得意、也不无后怕地感慨。

在楼市里改变命运的人千千万,在股市里跌宕起伏的人,也感受了一把时代的洪流。

老顾炒股炒了20多年,2015年的牛市第一次让他真正体会到“人赚钱难,钱生钱易”的滋味。在股市还在3500点的时候,他攥着100万存款冲进了股市里,乘上了股市飙飞的东风。

“那时股票天天涨停板啊,一天能挣十来万,抵我干一年!”老顾感叹,“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

老顾的股票价格翻了几番,资产也翻了几番,他甚至想过要把自家的屋子抵押给银行贷款,扩大盘子,要不是老顾的老婆强烈反对,他还真干成了。

“可惜咯,如果再加一把还能挣更多!”老顾说起来还是有些懊悔,旋即又摆摆手道,“不过又不是神仙,谁能料得那么准,有的赚就不错了,炒股炒了那么多年,还是第一次挣到钱。”

下半年股灾的时候,老顾也蒙受了一些损失,不过由于他斩仓及时,整体还是有的赚。

“当时要是走晚点,好容易挣来这点‘革命成果’就不保咯!”老顾回想起哀鸿遍野的股灾,还是忍不住后怕。

资本的回报已远高于劳动的回报已成不争的事实,而资本要付出的代价,却远远要小于劳动所付出的代价,这是引发对个税制度一轮又一轮争议的根本动因。

那位年入百万的税务总监,她的不安正是来自于与炒股相比产生的“不公”。

老顾不过股市搏杀几个月,便比她卖命工作一年挣得钱要多,而且只用缴纳极低的印花税,而她按个税累进税率,最高要缴纳45%的税。

这无疑不利于提高劳动要素收入分配的份额,而且对资产泡沫中越发加大的居民收入差距无能为力。

过去,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发展问题”。为了效率,公平某种意义上被“牺牲”了。

我们扭曲生产要素的价格,去承接发达外国的产业转移,物质上获得了长足发展,却在别的很多方面欠下了事关公平的“债”,环境的污染,劳工的权益,产能的过剩……

如今,社会财富走向两极分化,阶层流通的壁垒日益坚固,人们对“公平”的渴望,被前所未有地激发出来。

媒体乐于将此冠上种种诸如“腰斩”之类骇人听闻的词汇,正因这戳中了当下社会里最为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只要稍加撩拨,便淌出淋漓的鲜血来。

效率不足,人心思定,公平无疑是一针最强的“镇静剂”。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税收所肩负的责任,远不止多收了几个钱,少纳了几分税这么简单,它身上还寄托着人民寻回安全感,摆脱焦虑的希望。

可是,若问现在我们离这个希望还有多远,只能说仅剩一个苦涩的答案。

百万年薪高管炒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百万年薪公司高管、百万年薪高管炒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