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间债务纠纷(朋友间的债务纠纷案例) - 廖盛坪财富
当前位置:首页 > 视点 > 正文

朋友之间债务纠纷(朋友间的债务纠纷案例)

  • 视点
  • 2022-07-16
  • 143
  • 更新:2022-07-16 11:48:11

今天给各位分享朋友间的债务纠纷案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朋友之间债务纠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欠款4年,好友变“老赖”,该找谁说理?求大家帮忙给解答一下?

俗话说:“亲兄弟,明算帐”更何况是多年的朋友。好友之间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相互出手帮衬度过难关是人之常情,但当问题解决后,及时偿还朋友的债务也是好友之间保持信任的必要条件。切莫因金钱丧失了朋友之间多年积累下的信任与情谊。

近日,找到栏目组寻求帮助的李女士,七年前向挚友借出200万元,谁料20多年的老朋友竟然借钱不还。被逼无奈双方对质法庭,四场官司面前李女士该如何维权?难道李女士这200万就打水漂了吗?来自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的巨晓平律师,将在节目中为李女士支招,帮李女士走出债务纠纷,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案例回顾

2015年2月的时候,与李女士相识20年的老友向李女士借款200万元,当时承诺半年内偿还。结果这笔债务一拖就拖到了2017年的6月。

李女士在经过多次催要无果后,无奈之下只得将自己好友夫妻二人诉至法院。更令李女士意外的是,直到起诉至法院之后自己才获知,原来自己的朋友已经在2017年的3月和妻子办理了离婚手续,并在离婚协议中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无偿赠与女方。

2018年1月21日,是李女士的案件开庭的日子,法官就李女士与朋友的债务纠纷做出判决,判男方一个人承担这笔债务。因男方名下已经没有能执行的财产,在执行法官和律师的建议下,2018年4月,李女士再次提起诉讼,要求撤销男方将财产无偿赠与女方的行为,目的是将财产恢复到男方名下以便执行。诉讼下来之后,执行法官表示依然没有办法执行,需要李女士再打一个官司——代位析产。相当于李女士要代替自己朋友这对夫妻把财产进行分割。

当李女士拿着执行判决书再次找到执行法官时,执行法官依然表示无法执行,因为审判法官只判了夫妻名下的房产各占百分之五十,没有判各占百分之五十之后房产的用途。为此,李女士还要再打一场关于共有物分割的官司。

面对这一场又一场的官司,仅仅只是听的人都已经觉得繁杂不堪,对于李女士这样一位不懂法律的普通当事人来说,就是难上加难。这条艰难的讨债之路,李女士又该如何走下去呢?让我们看看巨晓平律师如何支招。

律师支招

在听完李女士的陈述后,巨晓平律师表示,对方的所有做法已经可以明确的看出就是为了应对不想还款的事实。

在李女士第一次诉讼中,关于债权债务的关系如果没有认定是夫妻共同财产的话,在李女士已经做了撤销权之后,巨晓平律师认为,此时执行,还是相当有依据的。后面李女士提起的代位析产以及现在准备要提起的共有权分割这一块,巨晓平律师认为,是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率,增加了维权的负担。

首先李女士作为债权人,对这个物没有享有物权的情况下,李女士有没有权利去提起共有物分割的诉讼是值得商榷的,巨晓平律师认为,在立案的时候会遇到一定的障碍。虽然咱们国家现在实行的是立案登记制,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有诉求主体明确,都可以去法院要求受理并登记立案,但是在立案之后,将来的诉讼中,主体有没有权利,也就是李女士有没有权利,可能会正成为这个共有物分割诉讼中最大的障碍。

巨晓平律师建议李女士,先确定第一次诉讼有没有过再审的期限,如果没有过建议将重心转移到第一次诉讼中,可能这样做会更有效。如果已经过了再审的期限,那么建议李女士将重心放在撤销权诉讼之后的执行上面。在执行救济中,一般都是在一审判决法院去申请执行,如果一审法院不执行的话可以向他的上级法院申请执行。上级法院有权要求一审法院进行执行或者直接提起到上一级法院,要求自己来执行,都是可以的。

朋友之间债务纠纷(朋友间的债务纠纷案例)  第1张

民事 债务纠纷 朋友欠5000元钱不还 能否起诉

可以起诉。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

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或者诉讼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可供扣押的财产,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有代表机构。

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或者代表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所说的借款纠纷只要发生在国内,是可以在当地法院起诉的。

扩展资料:

追逃欠债的途径:

可通过法律途径追讨欠款,首先要有证据证明欠款事实,借条、欠条、收条、银行转账记录等可能反映欠款、汇款的书面材料。

第一,至法院起诉要求还款并支付利息,第二,可查询其名下有无房产、车辆、存款并进行查封、冻结以便执行。第三,如还款期限届满两年,且期间追要过,需找证据证明,否则超出诉讼时效。第四,如存在担保人,在担保期限内经担保人立为共同被告,要求共同偿还欠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事诉讼法

朋友向我借了13万元,15年多了,多次催款不还,借条上没有写明还款日期,如果我要上诉,此借条是否过期?

--无还款日期的欠款条的诉讼时效计算问题

无还款日期的欠款条即在债务人给债权人出具的欠款条据中未明确记载具体的付款或还款期限。司法实践中,因无还款日期的欠款条纠纷的诉讼时效计算问题有着明显差异的理解和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无还款日期的欠款条,债务人在给债权人出具条据时,已经以自己的行为明确表示拖欠债务,此时债权人应当知道其债权已受到侵害,故此类纠纷的诉讼时效应当从出具欠条时起计算2年;第二种观点认为,无还款日期的欠款条,当事人未明确约定还款期限,债权人可以随时主张权利,但若债权人主张权利时,债务人未清偿债务的,则权利人应当知道其权利已受到侵害,从此时起应当计算诉讼时效,即诉讼时效应当从权利人主张权利时起计算;第三种观点认为,无还款日期的欠款条,权利人可以随时主张权利,但权利人主张权利的时间、次数均是不确定的,即权利人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的起点无法确定,只要债务未超过20年的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即应认定该债权未超过诉讼时效。

根据上述不同的认识和观点,对同一债务纠纷,会得出明显差异的裁判结果。按照第一种观点,只要欠款超出两年时间,权利人不能证明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即认定债权超出诉讼时效期间,从而债权人会丧失胜诉权;按第三种观点,只要债权不超出20年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债权人的权利就不会认定超过诉讼时效,从而会取得胜诉权。如此大相径庭的裁判结果,以致不能体现出法律的公正与公平,不能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司法实践中,因无还款日期的欠款条引起的纠纷占相当大的比例,对此类纠纷的诉讼时效计算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而我们对之进行研讨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有关法律、司法解释、批复等对此方面问题的规定、解释或解答。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5条、137条对诉讼时效的一般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21条规定:“公民之间的借贷,双方对返还期间有约定的,一般应按约定处理,没有约定的,出借人随时可以请求返还,借方应当根据出借人的请求及时返还;暂时无力返还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责令其分期返还”。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债务人在约定的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而出具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条诉讼时效期间应从何时开始计算问题的批复》(1994年3月26日,法复[1994]3号)答复内容为:“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鲁高法[1992]70号请示收悉,关于债务人在约定的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而出具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条,诉讼时效期间应从何时开始计算的问题,经研究,答复如下:据你院报告称,双方当事人原约定,供方交货后,需方立即付款,需方收货后因无款可付,经供方同意写了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对此应认定诉讼时效中断,如果供方在诉讼时效中断后一直未主张权利,诉讼时效期间则应从供方收到需方所写欠款条之日的第二天开始重新计算”。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达成的还款协议是否应当受法律保护问题的批复》(1997年4月16日,法复[1997]4号)答复内容为:“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川高法[1996]16号 关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限达成的还款协议是否应受法律保护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条规定的精神,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的,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第二,笔者认为,要解决无还款日期欠款条的诉讼时效问题,应当本着公平公正、促进交易、保护债权实现的原则对上述法律、司法解释、批复进行正确的理解和适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我国的基本法律之一,我们审理、裁决案件必须以此为依据,有关司法解释、批复也是以之为依据作出的。根据《民法通则》对诉讼时效的有关规定,对无还款日期的欠款条纠纷,应适用一般诉讼时效期间即2年的规定,但诉讼时效的起算必须从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最长不得超过20年。

(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21条规定的精神,公民之间的借贷,未约定付款期限的,出借人即债权人可以随时主张请求返还。因此,其诉讼时效就不能从出具借条或欠条时计算。因为在借款人借贷出借人款项时,出借人借给债务人的借款期限是不确定的,即出借人允许借款人使用借款的期限是不确定的,借期可以是二年,也可以是三年或者更长时间,其主动权在于出借人,而不在于借款人。从通常理解来讲,借款纠纷的诉讼时效应当从借款逾期之日起计算2年,但无还款日期的借贷关系,因约定的还款日期不明而使逾期之日无法确定,因此,诉讼时效的起算点也不宜确定。再者,债权人可以随时主张权利,这种“随时”主张,其时间的间隔、次数均是不确定的,并不只是一次主张,否则也就无所谓“随时”。如果债权人主张一次权利,债务人不予清偿就开始计算诉讼时效的话,那么债权人就不会主动积极地去主张其权利,这不仅不利于债权的实现,而且它对债权人来讲是不公平的,反过来会助长债务人故意拖延债务、赖帐现象的发生。但是,债权人随时主张权利也不是无所限制的,它必须受《民法通则》规定的最长诉讼时效的限制,否则长期存在纠纷隐患,债权人长期不去主张权利也不利于交易的形成和人民法院对纠纷的裁判。因此,根据以上论述,在公民之间的借贷纠纷中,如果借款条或欠款条未约定还款日期,债权人可以随时主张权利,只要债务未超过20年的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就不应当认定权利超过诉讼时效期间。

(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法复[1994]3号批复,在双方具有购销合同关系且明确约定交货后立即付款情形下,出具无还款日期的欠款条,应当从出具欠款条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持第一种观点的人即以此为依据主张无还款日期的欠款条应从出具欠条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而持第三种观点的人认为,我国不适用判例法,而该批复是对个案进行的答复,不具有司法解释的效力,在审判实践中不能援用。笔者认为,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实质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律适用的理解和解答,这种理解和解答应当具有权威性,它虽是对个案进行的答复,但其中对立法精神的理解,对同类案件所作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判案规则在审判实践中无疑是可以参照适用的,但是,我们对此批复参照适用时,必须严格限制,不能作扩大理解,即必须是在双方具有供销合同(或称买卖合同)关系,合同明确约定货到立即付款、需方收货后因无款可付而出具无还款日期的欠款条的类似情形下适用,不能推而广之理解为所有无还款日期的欠款条均适用此批复精神,尤其是不能适用于公民之间的借贷纠纷。因为二者的纠纷性质明显不同。前者的诉讼时效从出具欠条之日起计算,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必须是双方明确约定货到后立即付款,而需方收货后未支付货款或无款可付,此时供方已明确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故最高人民法院答复诉讼时效从出具欠条时起算;而公民之间借贷则无此前提条件限制,债权人可以随时主张权利,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侵害之日的起点是不确定的,故不能参照适用上述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精神。

(四)最高人民法院(1997)4号批复是对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债权的特殊保护。从法理上讲,民事权利在诉讼时效届满后,权利人即丧失了胜诉权,人民法院不能支持权利人的诉讼请求。债权人丧失胜诉权,意味着债务人产生对债权人请求权的抗辩权。该抗辩权因诉讼时效期间届满而产生,可以有效地对抗债权人的请求权。但是权利是可以放弃的,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当事人又达成新的还款协议或债务人重新给债权人出具了欠款条据,应当理解为债务人对原债务进行了重新确认,也意味着债务人放弃了因诉讼时效届满而产生的抗辩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新的还款协议约定有还款日期,诉讼时效则当然应当从逾期之日起计算;如果债务人出具的是无还款日期的欠款条据,那么,诉讼时效则应当从当事人出具欠条之日起计算,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出具欠条行为是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若债权人仍享有从出具欠条之日起20年的最长诉讼时效期间的权利,那么实际上,从最初欠款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已经超过了20年,这不符合《民法通则》规定的最长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精神;再者,该权利在债务人重新出具欠款条之前,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期间,债权人已经丧失了胜诉权,只是债务人放弃了对债权人的抗辩权,在债务人重新给债权人出具欠条后,债权人的权利才得以恢复,因此,诉讼时效从债务人出具欠条之日起计算,可以平衡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既可以保护债权的实现,又能促使债权人及时行使权利,避免纠纷的发生。

(五)在司法实践中,无还款日期的欠款纠纷,并非纯粹是民间借贷性质,而大量的是因买卖或购销合同而引起的拖欠货款纠纷、因加工承揽合同引起的拖欠加工承揽费用纠纷、因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引起的拖欠工程款纠纷案等,它涉及的当事人不仅包括公民与公民之间,而且还包括法人之间、个体工商户之间、个人合伙之间、私营企业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等等。对此类纠纷的诉讼时效计算问题争议较大。笔者认为,如果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货到付款或有其他对付款期限约定的内容的,而付款人未按合同的约定即时付款,而给债权人出具了无还款日期的欠款条,则可以适用最高人民法院法复[1994]3号的批复精神,从出具欠条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如果双方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付款期限,或者无书面合同约定,则权利人在二十年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内行使权利均应当享有胜诉权。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与民间借贷相类似,债权人允许债务人拖欠债务的期限也是不明确的,权利人亦应当享有随时主张权利的请求权。根据《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诉讼时效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侵害之日起计算,而债务人给债权人出具欠条时并非权利人权利受侵害之日,而是双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确定之日,而诉讼时效从出具欠条时起算,就意味着诉讼时效从双方债权债务关系明确确定之日起算而非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计算,这是不符合《民法通则》的立法精神的,不利于债权的保护和实现。若按照第一种观点,诉讼时效从出具欠款条之日起计算,那么在实践中,许多债权将会因超过诉讼时效而得不到法律保护,拖欠债务成为理所当然,那么交易目的就不能得以实现,从而不仅影响公平正常的经济流转,而且会产生诸多不良的社会效果,债权人会因债权得不到法律保护而采取其他过激的方法实现债权,从而产生不安定因素等等。那么,我们是不是鼓励当事人在出具欠条时尽量不约定付款期限呢?笔者认为,并非如此,因为有无付款期限的法律意义是不同的,如果约定有付款期限,则债权人可以向债务人主张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若未约定付款期限或付款期限不明确,则权利人不得向对方主张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而且,有付款期限的条据,其诉讼时效的计算是非常明确的,不存在争议,而无付款期限的欠条的诉讼时效计算问题存在争议,容易引发纠纷,债务人往往以诉讼时效届满为由行使抗辩权,给纠纷的解决、法院裁判增加难度。不过,笔者的观点,在无还款期限的情形下,应当着重保护债权,以促进交易目的实现,防止故意拖延债务、赖帐现象的发生。

根据以上论述,笔者认为,对无还款日期的欠款条的诉讼时效计算问题,应当根据下列不同情况予以分别处理:

(一)一般地,因无还款日期的欠款条引起的纠纷,只要债权人在20年的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内主张权利,就应当认定权利未超出诉讼时效,从而债权人应当享有胜诉权。

(二)如果双方签订有书面合同,合同明确约定货到付款或者有其他对付款期限明确约定内容的,即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法复[1994]3号批复中案例情形的,债务人未按合同约定付款而出具了无还款日期的欠款条的,在该批复未被废止之前,仍应参照适用批复的精神,诉讼时效从出具欠款条之日起计算,否则,则适用20年最长诉讼时效期间。

(三)如果债务人在出具无还款日期的欠款条之前,债权人的债权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期间,那么诉讼时效就应当从债务人出具欠条之日起计算。但是,债务人应当举证证明该欠款条是对原来债权的重新确认,而并非新的债权债务关系,否则,应参照上述两种情况处理。

个人觉得没有超过诉讼时效

朋友欠钱不还,没有借条,只有手机支付宝转账记录和电话录音,这些可以作为证据起诉他吗?

可以,如果对方对支付宝转账记录和电话录音提出异议,但又没有提出相反证据的,法院会认定证据的效力为有效。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如下:

1、第七十条一方当事人提出的下列证据,对方当事人提出异议但没有足以反驳的相反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确认其证明力:

(一)书证原件或者与书证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副本、节录本;

(二)物证原物或者与物证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照片、录像资料等;

(三)有其他证据佐证并以合法手段取得的、无疑点的视听资料或者与视听资料核对无误的复制件;

(四)一方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制作的对物证或者现场的勘验笔录。

2、第七十二条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另一方当事人认可或者提出的相反证据不足以反驳的,人民法院可以确认其证明力。

一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另一方当事人有异议并提出反驳证据,对方当事人对反驳证据认可的,可以确认反驳证据的证明力。

扩展资料

本报讯(实习记者 王天淇)借款人欠钱不还,还拿出录音证据来证明,结果偷鸡不着蚀把米,恰恰是录音出卖了他。近日,市一中院审结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法院依录音证据判决王某偿还其借朋友许某的16万元。

王某辩称,这16万元借款并未实际发生,之所以写下16万元借条是为帮助原告许某向其妻子隐瞒其向高利贷借款一事,因此不同意还款。此外,王某还提供了一份与许某总时长达7小时的电话录音,意欲证明自己实际并未借款。但恰恰就是这段录音成了法院判决许某胜诉的关键证据。 据了解,许某虽然手持王某所写的欠条,但未能提供直接的款项交付凭证。

而王某所提供的电话录音证据中却明确有“实际我才借多少钱呀,工地上拿下钱来我第一时间就先给你”等关于实际借款和还款的陈述,因此,一审法院认定许某与王某之间的借款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且存在借款事实,故判令王某返还许某借款。

王某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市一中院。主审法官在审查关于电话录音内容的记载时发现,王某在电话中明确表示不能让许某背负这笔16万元的款项。

因此,法院认定许某与王某之间存在16万元欠款事实,故驳回王某上诉请求,维持原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人民网—欠钱不还赖账人录音举证自投罗网 被判偿还16万元

关于朋友间的债务纠纷案例和朋友之间债务纠纷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