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公式怎么理解(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 廖盛坪财富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大全 > 正文

应纳税所得额公式怎么理解(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今天给各位分享应纳税所得额公式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应纳税所得额公式怎么理解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法律分析:个税是国家征收的,现目前我国的个税是5000元起征,收入越高税率越高的.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税率表可自行查阅。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即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应纳税所得额公式怎么理解(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第1张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额(会计利润)往往不一致。当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有关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当依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公式如下:

1、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等于当期销项税额减当期进项税额;

2、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等于销售额乘以征收率;

3、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等于销售额乘以税率;

4、应纳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减免税额减抵免税额等于乘以适用税率减减免税额减抵免税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

1、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

2、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扩展资料: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额(会计利润)往往不一致。当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有关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当依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即: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适用法定税率企业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

本期累计应纳税额=本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本期累计应纳所得税额-上期累计已缴所得税额

第二种方法:

根据税法规定,对采取按月预缴税款的企业,在预缴时,经税务机关批准,可按本期计划利润额计算或按上期应纳税所得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计算本期应纳所得税额。

本期应纳税额=本期计划利润额×适用税率

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产品销售收入×(上期应纳税所得额/上期产品销售收入)]×适用税率

扩展资料:

一、所得税汇算清缴的说明

由于企业所得税是按年计算,分月或者分季预缴的。因此,到年度终了后就要进行汇算清缴。按照《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应于年度终了后的四个月内进行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纳税人在年终汇算清缴时,少缴的所得税款,应在下一年度内缴纳;纳税人在年终汇算清缴时,多预缴的税款,应在下一年度内批缴。

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的中间开业、或者由于合并、分立、终止等原因,使该纳税年度的实际经营期不足12个月,应当以其实际经营期为一个纳税年度。

纳税人清算时,应当以清算期间作为一个纳税年度。

纳税人在年度中间合并、分立、终止时,应当在停止生产、经营之日起6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当期所得税汇算清缴。

二、计算原则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入,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1、基本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计税营业额×适用税率。

2、应纳税额具体公式:

a、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消费税:从价定率的计算 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额×税率 ,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应纳消费税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b、从量定额的计算 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数量×单位数额。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 个人所得税额.

拓展资料:

1.应纳税额计算是根据计税金额(计税营业额)和适用税率进行的计算形式。

2. 个人所得税额简介:

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额-80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所得额-速算扣除数)/(1-税率) 2)个体工商户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①将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换算成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12/当月累计经营月份数 ②计算全年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公式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应纳税所得额公式怎么理解、应纳税所得额公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